在20万-30万元新能源SUV市场,问界新M5 Ultra与小米YU7凭借突出的智能属性,成为都市精英群体的热门选择。两款车型均以辅助驾驶为核心卖点,但在实际体验、安全理念与市场表现上存在差异。今天我们将从多个维度剖析二者的核心竞争力,为消费者购车提供参考。

辅助驾驶硬件软件双重驱动,形成体验差异核心分水岭
辅助驾驶是两款车型的核心竞争领域,问界新M5 Ultra与小米YU7二者虽在基础硬件配置上存在共性,但细节差异与软件实力的不同,造就了体验上的显著分野。
从硬件层面来看,问界新M5 Ultra与小米YU7均搭载激光雷达、4D毫米波雷达、摄像头及超声波雷达,其中摄像头(11个)、超声波雷达(12个)与激光雷达(1个)的数量保持一致,满足辅助驾驶的基础感知需求。但关键硬件参数存在明显区别:问界新M5 Ultra采用三颗4D毫米波雷达设计,激光雷达为192线规格;小米YU7则配备单颗4D毫米波雷达,激光雷达线数为128线。

硬件参数的差异直接转化为感知能力的差距。更多的4D毫米波雷达让问界新M5 Ultra能更全面地覆盖车辆周边环境,192线激光雷达则具备更高的探测精度与距离,可精准识别远处障碍物及动态目标,为辅助驾驶决策提供更丰富、可靠的环境数据。
软件算法是决定辅助驾驶体验的另一关键。问界新M5 Ultra搭载的HUAWEI ADS辅助驾驶系统,依托华为在辅助驾驶领域的长期技术积累,算法逻辑成熟且经过多款车型的市场验证,支持“车位到车位”全程辅助驾驶,无论是日常通勤的城市道路,还是周末出游的复杂路况,均能为用户提供稳定、安心的辅助体验。
安全理念对决,主动预防与被动防护凸显路径差异
安全是汽车产品的核心诉求,问界新M5 Ultra与小米YU7在安全设计上呈现出不同的理念,前者侧重“主动预防”,后者则强化“被动防护”。
问界新M5 Ultra构建了“主动 被动”的全维度安全体系。主动安全方面,其搭载的全向防碰撞系统CAS 3.0,升级了紧急转向辅助ESA与e-AES边刹边让功能,最大生效范围覆盖50-135km/h。当系统检测到侧向碰撞风险时,会先通过制动降低车速,再轻微调整方向盘实现避让,整个过程平稳且精准,如同老司机的本能反应,既能有效规避事故,又避免因剧烈操作引发二次风险。截至目前,鸿蒙智行体系下的车型已累计避免可能的事故超226万次,用实际数据印证了主动安全的实用价值。

被动安全层面,问界新M5 Ultra的白车身高强钢占比超60%,其中热成型钢占比达19.5%,搭配笼式安全车身、6个安全气囊及前排双预紧限力安全带,为乘员构建起坚固的防护屏障。
小米YU7在安全领域同样有所投入,尤其在被动安全上表现突出:配备更多数量的安全气囊,采用钢铝混合车身设计(车身强度更高),并内嵌防滚架,在极端碰撞场景下能有效保护乘员舱完整性,属于“亡羊补牢”式的全面被动保障。
声明: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。
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,本网站对此声明具有最终解释权。
- 广汽昊铂GT Lite版上市:15.38万元起,配弹匣电池与5.3米灵活转弯半径
- 仰望U9 Xtreme纽北圈速破7分大关 以极速496km/h登顶全球双冠王
- 长城灵魂S2000C巡航摩托上市:水平对置八缸,售价18.98万元起
- 欧盟警告电子门把手存致命风险!要求车企改进设计
- 享界S9T首月大定破2万 新款享界S9官宣11月压轴登场
- 新能源车均价跌破16万,市场增长主力与竞争格局双双重构
- 特斯拉Model Y L交付推迟至12月!同步推出购车权益
- 小米YU7 GT纽北路测近量产 超千马力直面Model Y高性能版
- 曝下一代宝马X5拟取消分体式尾门 经典设计或将终结
- 比亚迪加速布局兆瓦闪充网络,2026年实现“油电同速”充电体验









